「Dr.Anla」的誕生,源自一位醫師媽媽的愛心
結婚十多年,才終於喜獲一子。魔法牙醫院長潘韞珊醫師,和很多新手媽媽一樣,生了寶寶之後,保護孩子的心情油然而生,開始特別注重日常生活用品的安全。近年來,相關新聞事件頻傳,例如:市售知名品牌的牙膏含有防腐劑、工業用研磨劑及致癌物。為了商業利益而降低成本,許多清潔用品都添加了廉價卻對身體有害的化學合成物,讓人無法安心選購而傷透腦筋,更是在門診中許多患者詢問醫師的問題。於是,「Dr.Anla」意外誕生了,音譯為「安啦」,希望提供一個令人安心、放心的選擇。以一個媽媽的心情,為孩子創造真正天然、安全、無化學合成成分的日常用品,守護大家的健康,同時又兼顧環保、愛惜地球資源。「Dr.Anla潔牙泡泡」是第一項和大家見面的潔牙用品,接著還有其他生活用品正在研發中,歡迎大家密切關注,敬請期待喔!
▲花中四君子,是梅、蘭、竹、菊四種植物的統稱。潘醫師畫的是梅花喔!
以健康為出發,為患者施展美麗魔法
潘韞珊院長至今已有十七年看診經驗,因技術卓越,經常受邀至國內外學術演講分享手術方式及案例心得。除了專業技術超群之外,與眾不同的是,她還因興趣特別到北京師範大學研讀書法研究所,更擁有自然醫學博士的學歷及研究。
一向對於藝術、美感十分敏銳的她,始終堅持:「健康是優先的,美是附帶給患者的。」以健康為出發,為患者施展美麗魔法。牙醫執業期間,潘韞珊院長專精於全口美齒重建,幫助患者從心靈到生理、由內而外的全面改善。她笑著說:「很多患者做完全口重建後,都和我變成好朋友。回診追蹤拍照時,我發現他們的氣色、外觀整體都有正向的改變,讓我非常有成就感。」牙齒的改變讓患者的人生就此從黑白變彩色,找回健康,也重拾自信笑容。
▲潘醫師受邀至中華民國口腔雷射光電演講
▲潘醫師受邀至中華牙醫學會演講
▲潘醫師接受年代電視發現新台灣專訪
▲潘醫師受邀至台灣亞太植牙醫學會演講
▲潘醫師受邀至印度演講
▲潘醫師受邀至日本演講
▲潘醫師接受中天電視真心看台灣專訪
▲潘醫師受邀至北京第七屆海峽兩岸醫療美容高峰論壇
▲潘醫師的書法作品。
小時候討厭牙醫,患者的心情她最懂
潘韞珊醫師從小生長在澳門,擅長設計的父親經營裝潢公司,而母親也相當喜愛美術,在環保設計比賽中經常得獎。潘韞珊醫師與姊姊都遺傳了父母的藝術天分,從學生時代至今在藝術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與傑出的作品。勤奮用功的她,在大學畢業之前,都沒有花到家裡任何一毛錢,學費全是用獎學金來支付,而生活開銷則依靠自己兼職家教賺取。不過,潘韞珊醫師並不是從小就想成為牙醫,反而原本是非常排斥牙醫的。因為小時候在某次的聚會時,父親的牙醫朋友看到六、七歲的她門牙還未掉落,建議應該要盡快把門牙拔除,結果拔了半年都長不出來,這件事讓她對牙醫留下很不好的印象。
過去看牙醫的經驗往往影響患者現在看牙醫的心情,因此,潘韞珊院長重視每一位患者的感受,力求將患者對看牙的害怕程度降到最低,破除一般民眾對牙醫的各種刻板印象。她說:「我們讓患者進來看牙是放心的,回去也是開心的,這又是另一個層次的成就感。」
自小志願救國救民,國父和孔子是她的偶像
潘韞珊醫師從小就有個偉大志願——救國救民,國父和孔子是她的偶像。她對民生議題十分有興趣,但很排斥政治家為權力鬥爭而說謊作秀的行為。除此之外,也很喜歡小動物,對動物學、醫學有濃厚興趣,並具有細心、靈巧的個人特質,因此決心想當外科醫師,但是因分數及學費的考量,選擇先修讀台大牙醫系。後來發現牙科其實也有很多手術可以進行,而且也包含許多可以發揮藝術的空間,因此越讀越感興趣,而打消了起初想要轉系的念頭。
潘韞珊醫師對於人文藝術展現濃厚的興趣,她說:「喜歡藝術,對臉部美學及微笑的靜態、動態美感要求會有所不同。」她一天約診三到十位患者,而每一位初診的患者,她都會站在前面觀看患者微笑時的動態表情。她說:「我會看患者笑的時候,臉型是否對稱、上下顎是否歪斜。從外觀看完,再看口內,才能夠知道口內跟口外的關聯性在哪裡。」整個治療過程中,她都把每個患者當成藝術品般細心雕琢,力求以患者的條件達到一百分,希望每位患者治療完成之後,無論是靜態或動態都美感十足。
▲喜愛書法的潘醫師每年春節都會揮毫寫春聯。
堅持做對的事情,不為他人而動搖
潘韞珊醫師多才多藝、興趣廣泛,除了喜愛書法繪畫,也因愛吃美食而愛好烹飪,尤其擅長煮廣東菜。平日生活態度自然隨意,但是她總是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,不會因為他人的說法而卻步,更不會因為嫌麻煩而不去做。
個性隨和的她,工作時卻一絲不苟,要求要把每一個環節做到完美。她說:「我們診所早在柯P實行SOP前,就有一大本厚厚的SOP。醫療真的非常需要SOP ,一定要用正統、正規的方式才不易出錯。」為了給患者更好的醫療品質,潘韞珊院長堅持診所每周開會兩次,用來檢討並教育診所同仁,強調對患者的同理心,也講求每個步驟的細節。她說:「我常常告訴同仁:『如果今天你是患者,你會希望診所的醫護人員如何對待自己?把這樣的同理心用在患者身上,讓患者覺得我們像親人,而不會覺得很遙遠。這樣你們就成功了,一定會受人尊重。』」
▲總統府新春開筆大會,潘醫師寫書法送給民眾
付出不會吃虧,付出一分,往往收穫十分。
潘韞珊醫師的座右銘是:「倘若真心為善,應當廣為人知,不是圖人報答,而是作為榜樣。」她認為,若為善不欲人知,那就沒辦法更有效率的行善,無法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。樂於付出、享受付出的她認為:「付出是不會吃虧的,有能力的人是有福的。我們付出一分,有時候會得到十分的收穫。」她曾與一位學妹分享自己想要幫助別人的想法,沒想到學妹竟然回答:「你是做了很多壞事嗎?為什麼要做那麼多善事?」這讓她非常訝異,但是她對於別人的質疑,也從不在意。
2013年6月,潘韞珊醫師發起了〈讓愛延續.撿珍珠〉教育助學計畫,幫助因故未能順利升學的孩子以及急難家庭救助,至今已協助超過十位學童與急難家庭度過難關,其中包含了2015年八仙塵爆的傷患家庭。潘韞珊醫師一直認為「教育」是改變社會的根本,希望藉由網路平台,讓更多人得知這樣的慈善活動,並且將捐款全數用在弱勢家庭及學童身上,邀請有志之士一同盡一份社會責任。「因為愛有了延續,所以希望變得無窮。」
(網址:http://www.loveprolong.org/about_origin.php)
▲潘醫師到柬埔寨義診,為當地的伯伯拔牙齒。
廣為行善,朝理想邁進
潘韞珊院長認為:「『施比受更有福。』當我們幫助別人時,代表我們是有能力的,是幸福的。大家都說:『好心有好報』,其實行善當下,心裡踏實快樂,這個時候就已經得到『好報』了。」自小偉大的志願——救國救民的理想至今依然閃耀著,或許就是這份堅持阻隔了外界的雜音,讓她能夠懷抱著一顆善良又勇敢的心,大步朝著理想邁進,廣為行善,並希望未來工作退休之後,能夠當一個全職的慈善家。
▲潘醫師到柬埔寨義診,為當地的孩子拔牙齒。
▲潘醫師到柬埔寨義診,為當地的孩子檢查牙齒